枝江教育门户网  www.cqjieshenqi.com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装备
 
关于印发《枝江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5-11-02信息来源: 枝教发[2015]60号 信息作者: 装备站 字号:[ ]

枝教发〔2015〕60号

关于印发《枝江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中心学校、各中小学、各幼儿园、各二级单位:

  为全面提升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现将《枝江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枝江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枝江市教育局

                                                                                                                      2015年10月14日

枝江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我市将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规划书(鄂教师函〔2014〕1号)、宜昌市关于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意见等文件及相关“标准”要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培训目标

  从2015年到2017年,利用3年时间,培训学时不少于100学时。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对全市所有教师进行一轮全覆盖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使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并通过考核认定合格。

  1、学会操作常用信息技术设备,掌握各学科所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软件),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获取、加工和制作数字教育资源,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

  2、掌握信息化环境下各学科的学习任务设计,学习小组组织、管理、监控及评价方法,提升学科能力。

  3、掌握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开展合作学习、校本及区域研修活动方法,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能力。

  三、培训任务

  1、培训对象。全市在职在岗的中小学、幼儿圆专任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技术人员(全市具有教师编制身份的人员均要参训)。

  2、培训内容。主要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国家、省、宜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和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搭建;网上教研协作的理论与实践;微课制作与应用;运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达到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标准》的要求,

  3、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混合方式进行。

  集中培训(参加省市级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培训对象为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县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者)等。

  远程培训:通过自主选学方式参与远程学习、交流、评价、研讨,完成学习任务,参训教师必须完成50学时的学习任务。其中40学时为必修内容,10学时为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为信息技术基础性、操作性教学内容,只认定为10学时)。

  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的同步环节,着力于远程学习内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以学校、年级、学科教师间的交流、研讨、实践为主要形式开展,校本研修必须达到50学时。

  4、能力测评

  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指南》开展工作,测评分诊断性测评、过程性测评和发展性测评三个环节。

  诊断性测评:教师参训前开展的能力自评,分析学习需求,为选学提供行动依据。前测由个人、指导教师和学校共同实施,采用教育部组织开发的全测工具。

  过程性测评:由“学习评价”与“综合评价”两部分组成。学习评价由各承训机构在远程学习平台上设置网上实时监测功能,采集教师参加网上课程学习、网络研修、教师个人空间和教师工作坊、在线测试等反应学习成效的数据。综合评价由“省工程办”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标准》,在管理与监测平台上开通在线测评功能,提供测评题库,参训教师完成网上学习课时后,随机选择试题进行自测,以评促学。

  发展性测评:由参训教师所在学校组织实施,市“工程办”负责组织管理。根据不同实践任务,采取现场评课、成果证明和分析案例等方式进行测评。测评完成后数据由各学校提交给市“工程办”审核,并提交给省“工程办”汇总。

  培训质量抽查:按省“工程办”的相关要求对参训教师进行随机抽查,抽查全部合格后、由省“工程办”通过平台统一发放“提升工程”合格证书。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将自费补训。

  5、专家团队。宜昌市、枝江市教育局将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一线骨干优秀教师组建“宜昌市、枝江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专家组”,建立覆盖所有学段、学科且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培训者队伍。

  四、组织与实施

  1、组织管理。市教育局成立“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提升工程的总体规划、方针政策制订和重大事项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工程办公室,成员由教育技术装备站、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三家单位联合组成。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组织实施和认证;负责全市提升工程的规划起草、具体问题统筹协调,配合承训单位组织督促辖区内教师参训,指导学校校本研修。

   2、专家团队。由市工程办负责组建 “提升工程”指导培训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成员由聘请的专家、技术人员、教研人员、教育管理干部、一线骨干教师等组成,负责培训课程设计、乡镇级团队培养、教学实施、资源审查、“提升工程”评估等工作。

  3、中心学校及学校、幼儿园:负责本辖区内学校和本单位的校本研训工作。校(园)长是“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充分利用市级专家团队,整合资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组织督促教师全员参训,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督促教师积极参加市级以上各项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建立以校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常态化培训机制,学校要制定校本研修方案并上报装备站。强化实施应用测评、确保合格率。

  4、“提升工程”进程:我市全员培训于2015年10月正始启动,全员今年10月初要在网上注册、参训,11月30日前必须完成远程培训学习任务。承训公司为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本次“提升工程”为混合式,远程培训、校本研修、能力测评同步进行,各校各单位要统筹安排整体同步有序推进,确保我市在2017年完成新一轮在职在岗教师的应用培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管理,成立枝江市“提升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郑玉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刘兴荣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侯玉龙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谢远胜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正科级督学

  吴先珍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

  成员:杨俊山市教育局人事监察科科长

  周定洪市教育局教育科科长

  刘亚市教育局计划财务科科长

  王润红市教研室主任

  郑信科市教育技术装备站站长

  市工程办公室主任:谢远胜(兼) 副主任:王润红、郑信科。

  市工程办公室成员:刘平、王明信、邓正清、周建华、

  滕玉容 、王  晖。

  培训行政班级:一所学校和单位为一个班(规模大的学校可设二个班)。

  学科专业指导老师团队:教研室教研员及市内部分骨干教师

  (二)完善监管激励机制

  市工程办将定期通报各单位教师参训与获证情况,并将教师参加“提升工程”培训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将要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用情况列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将纳入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教师参训个人结果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合格证书”将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登记依据,每1学时记1学分,共计100学分;将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学校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年度考核、绩效工资挂钩。

  对在整个“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学校实行表彰奖励(以奖代补),计算时以学校合格人数为主。预算的资金来源为整个工作结束后省教育厅对我市的工作奖励。

抄送:枝江市委办公室,枝江市委宣传部。

  枝江市政府办公室。

  枝江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5年10月14日印发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