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教育门户网  www.cqjieshenqi.com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装备
 
现代教育技术引领教育变革---枝江市教育技术工作交流材料

发布日期:2016-05-06字号:[ ]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科学、均衡、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我市教育技术装备由常规达标向信息化转型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我市教育技术装备总计投入8000余万元。全市中小学常规装备实现了高位达标;所有中小学实现了班班通;教育城域网建设已经启动;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装备工作的重点从常规达标逐步转向均衡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一、 常规装备高位达标,实现了中小学装备均衡化发展

    2011年,我们拟出了全市中小学常规装备分年度达标规划。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以图书装备为突破口,全市配备图书柜380列,阅览桌椅290套,购置图书30余万册,全市中小学图书总量达到近100万册,生均图书占有量超过国家标准,更新、补充配备理化生科学实验室成套设备26套,全市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实验室108间;全市90%学校建成塑胶运动场,同时补充配备中小学室外体育器械189付(套),每一所学校都建设了规范的体育器械区;完善中小学音美器材配备;添置补充了实验仪器器材1378万元。全市中小学常规装备全部达到I类标准。2014年秋,我市高标准通过教育部督导均衡化发展复评验收。

二、教育信息化凸现雏形,初步实现了教育手段的变革

装备站作为全市教育装备的业务主管部门,牢牢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这条主线。市编办专门重新核定装备站职能,加挂了“教育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牌子。

   一是总体科学规划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任组长的枝江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目标任务和总体部署。2014年春,拟定了《枝江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就全市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设计。

二是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投入。从2010年起,我市抓住“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的有利时机,投入1300多万元,一次性建成了所有学校班班通项目。2015年,市财政又投入62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更新和补充。目前,全市初中、小学拥有标准化网络教室达到57个。今年春季,我们又投入100万元,在4所村小试点建设云计算机网络教室。全市中小学学生计算机达到3023台,确保了学生最大班额11机。确保了教师计算机11机。每所学校都接入了10M以上的宽带,实现了互联互通。示范性的建成了丹阳小学、实验中学、枝江一中3个录播教室。同时,我们积极联系省信息化发展中心,对每一所学校的网站建设进行了规范,完善了学校网站功能。五年来,我市就教育信息化连续投入已达到4500万元。

三是搭建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公路,积极推进教育城域网工程建设。2014年秋,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投入1200万元,建好我市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今年,先期投入400万元,建设教育城域网一期工程,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

  四是建立稳定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渠道。十二五期间,我们积极探索,基本建立了一套稳定的投入机制。一是争取中中央、省级经费保证大项目。二是本级财政预算经费集中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改善和培训,在城域网建成后,财政每年单列100万元运维经费,确保城域网正常运行和不断升级;每年单列1015万元,用于信息化培训工作。三是学校公用经费的15%预算用于学校信息化设备运维、网络宽带、教学研究和资源购置等。

三、活动、培训和考评三管齐下,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一是开展大型竞赛活动,促进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变革教学方式。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两年一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全员参与的大型竞赛活动。2011年我市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应用现代化手段课内比教学活动,2013年,我市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教学资源比应用,课堂教学比高效”的“双比”竞赛活动。时间跨度大,参与面广,极大的推动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课堂、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2015年我市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展示活动,全市录制优课132节。把信息化成果转化成教育教学成果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五年来,我市在全省教育信息技术相关的师生大赛中,有100余人次获得一等奖,枝江市装备站多次荣获活动优秀组织奖,枝江一中等18个单位先后获得省级教育装备相关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是扎实开展装备应用培训。我们始终把装备应用培训作为推进教育装备与时俱进的主要工作。启动市政府,明确了教育技术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装备站专门承担,培训经费直接分解到装备站,理顺了教育技术工作培训的头绪。五年来,装备站开展各类应用培训98场次,培训教师13000余人次。

  三是突出重点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程。2015年,省教育厅大力推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程。我市迅速行动,落实培训责任, 3195名在职教师在线注册,全部完成了在线培训任务,并积极组织线下研修培训。将传统校本培训与信息技术应用有机结合,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现代校本培训,省电教馆对我市的培训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

  四是规范全市教育装备应用考评,以评促用。十二五期间,我们加大了教育装备的行政管理力度。教育局制发了《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工作管理意见》;把教育装备作为单独考核项目纳入全市教育督导考评、教育质量评价两项主要考评体系。注重考评结果的应用,教育局既设立了装备单项工作表彰,又纳入学校综合评价体系,有力推动各学校装备工作的发展。

四、坚持服务基层导向,强化作风建设,务实清廉为民

装备站作为教育技术业务部门,始终把服务基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带出了一支优良的装备管理队伍。装备站依托各乡镇中心学校,各中心学校岗位设置都有一名专职装备干部,负责镇域内各中小学校的装备督促和管理,成为了装备站与学校之间的有力桥梁,各中小学设置了专门的装备管理岗位,做到人员落实。五年来,先后有13人次被宜昌市表彰为教育技术管理先进个人。二是带出了一支业务精湛的装备技术队伍。为能及时解决学校装备出现的问题,我们不仅站内专业技术人员随叫随到,还在集中连片的学校选定骨干,常年培训,跟踪管理,一起到校实践,然后逐步由其独立完成区域内学校装备的维护维修,做到装备维护维修工作小事不出镇、大事不出市。目前我市这支专业骨干队伍发展到32人,五年来解决各类装备维护维修问题2684例,真正做到了服务学校无缝对接。

五、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我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仍然以教育信息化为中心,做好五个“坚持”与“并举”。

  1、坚持装备均衡化发展与教育信息化为重点并举

  坚持国标均衡发展。重点实施中小学功能室标准化建设工程。继续突出信息化建设重点,做好各学校教育城域网的接入工作,确保基础网络工程的顺利建成,投入使用初见成效。

  2、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

  按照薄改计划方案有序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负责好教育技术装备类学校需求方案和项目建设技术方案拟定工作。突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积极适应教育装备的新形势,修订完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3、坚持培训与应用并举

  进一步加大教育技术培训力度。以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重点,做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培训。抓好装备站本年度的11个专项培训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的推进引领作用。认真组织精心谋划师生参加市、省、国家的各项教育信息技术竞赛评选活动,丰富教育技术装备成果。

  4、坚持指导与服务并举。

  坚持深入学校、功能室、教师、课堂中,了解装备建设与应用情况,给学校提供切实可行的维修维护安装调试技术指导,给教师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着力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工作。

  5、坚持示范引领与考核评价并举

  装备建设方面,在确保均衡化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特色与亮点的构建;在应用方面,要积极研究、总结、推广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途径、经验,根据枝江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和装备部门工作职能、扎实开展质量提升校校行工作,与时俱进修订完善教育技术装备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应用。

                                   2016.3.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