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教育门户网  www.cqjieshenqi.com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培训
 
宜昌市中小学校本研修指南(试行)

发布日期:2017-03-15信息来源: 宜教发[2016]8号 信息作者: 宜昌市教育局 字号:[ ]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提升为目的,通过教师在组织中的学习和实践,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关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市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明确校本研修工作的发展目标

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来实现学生以及学校发展的目标,是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是校本研修的起点和基本任务。在坚持校本研修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型,使校本研修作为一种常态存在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是各级学校应达成的校本研修主要目标。关注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归属感、获得感、成长感,并藉此形成学校良好的教师研修文化,构建教师发展的校本研修课程体系,实现教、研、修三者的和谐统一,是校本研修应努力追寻的发展方向。

二、厘清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

校本研修的过程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作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于学校的内涵发展。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起点,通过实践与反思两种基本行为进行研修,以此促使问题的解决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问题与研究行为”并存,“解决实际问题与促进教师发展”共生的重要特征,决定了校本研修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的具体领域,二是与具体研究领域相对应的教师专业成长内容。综合起来,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有:

(一)德育的实践与反思

紧密结合德育的认识、体验、践行等特点,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发现问题,寻求德育的最佳方式、方法、途径等,提升德育的有效性,是德育校本研修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这些研究内容的实践与反思,使每一位教师的德育意识逐步增强,德育认知与实施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课程是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特征,增强课程意识,明确课程实施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结合学校及个人教育教学实际,有序研究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开发与设计具有校本特征的拓展性课程、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项目化课程等是课程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实践与反思,提升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育教学现象和规律的自觉性,增强课程理解力,提高课程校本化实施能力,真正使广大教师成为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主人。

(三)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师研修的重要领域。学生、教师以及教学诸要素关系的重构,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教育现代化及其信息手段的创新与运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达成,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培养等,都是在现实的背景下,使课堂真正成为“育人”的阵地,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敏锐的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创新实践与深刻反思,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专业生活的智慧体现。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校本研修活动,系统学习教学理论,提升教学技能,增强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专业态度,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通过校本研修实现自我发展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四)评价的实践与反思

高考制度改革、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深入推进,凸显了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也明确了今后较长时期评价改革的方向。评价价值取向的确立,评价思想的改变,评价手段及方法的变化,评价结果的应用等系列内容,都是教师在评价的具体实践中应学习和研究的问题。通过评价的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师对评价的认识,掌握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使教师具备制定评价方案、搜集整理评价信息,分析产生评价结论、科学使用评价结果等的系列能力。

三、把握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

在校本研修发展的进程中,要根据各种不同主体或者研修内容等,构建本校校本研修的模型。要坚持改变校本研修中的应付状态与非自觉状况,尊重和鼓励自组织研修形式这一重要发展方向,强调对话、互动、合作等基本方式,实现校本研修的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形式有:

(一)自主研修

自主研修是在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研修的方向及内容,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形式。作为组织中的个体,教师的自主研修是在组织中研修的基础。自主研修中的教师,要勇于对自身的专业状况做出客观分析,善于从研修组织中寻求合作与交流,并通过拟定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自觉坚持研修,不断获得进步,达成研修目标。

(二)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教师之间探讨和切磋教学的有效方式,强调教师群体共同主体角色意识,是促进合作、和谐同伴关系形成的良好途径。同伴互助,可以通过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基于学生班级的教师团队以及学术沙龙等多种组织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使校本研修成为一种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独特的教师研修文化。同伴互助的形式十分丰富,如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题研讨、课改论坛、骨干示范、师徒结对等。在具体的活动中,要创建各种平台,让教师互助的过程及成果得以展现,促进沟通与深度互助。

(三)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是指围绕共通的问题,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成立研修组织进行协作研修的方式。团队协作研修要打破传统的靠外部指令被动应付的研修局面,从激发教师研修热情,引发专业自觉意识,形成研修默契等方面着眼,加强研修自组织建设,倡导有共同专业需求、有专业研修特长、有共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在学校里自发成立各类研修小组,确立研修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打造有研修深度和影响力的教师专业团队。这类教师研修自组织是团队协作开展真实、有效、高品质研修活动的重要组织基础。各类自组织要定期以自己研修的内容为主,在学校或学区发起有目的、有计划的系列研讨及展示活动。如:专题研讨、课题研究、教育教学论坛、学科联研等。通过这种形式,打破学科间的传统界线,凝聚集体智慧,关注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研修的成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优化教育教学,形成教育合力,促成教师共同提高的目的。

校际合作是校本研修的重要辅助形式。校际合作的形式可根据学校实际相互协商进行,比如定期主题交流,跟岗学习,结对互助,送教助研、课题协作等。要探索通过网络进行校际合作的多种途径,实现多渠道、可持续性的发展。

(四)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首先,学校要着力发展自身的专业引领能力,打造本校的专家队伍。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规划出专业内容体系,建立起各种具有重点研修方向的群体,培养各个专业内容的首席教师,搭建多种多样的平台,快速、有效地建立起专家团队,实现专业引领的校本化。其次,学校领导者要努力实现专业化转变,成为教育思想的引领者、学校文化的培育者、教育教学的专业带头人。第三,要重视聘请各级专业人员到校讲学或担任指导老师,通过专家报告、教学现场指导、个案分析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避免教师专业发展中“同校同质”的现象发生。同时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让他们接受高层次的系统培训。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